實驗室存在哪些潛在風險?
admin 2020-02-02 21:49:12 553閱讀
隨著監管的嚴格,越來越多的檢測機構暴露出各種問題本文總結了檢測實驗室常見的操作風險。實驗室建設實驗室按歸屬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從屬于大學或者是由大學代管的實驗室;第二類實驗室屬于國家機構,有的甚至是國際機構;第三類實驗室直接歸屬于工業企業部門,為工業技術的開發與研究服務。實驗室裝修生物安全實驗室是具有一級防護設施的,可實現二級防護的生物實驗室。凡進行微生物學、生物醫學、功能實驗及基因重組等領域的科學實驗均需要生物安全實驗室。生物安全實驗室的核心是安全,依據生物學危險程度劃為P1、P2、P3、P4四個等級。實驗室建設實驗室(Laboratory/Lab )即進行試驗的場所。實驗室是科學的搖籃,是科學研究的基地,科技發展的源泉,對科技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實驗室設備的風險
1、儀器和設備的影響放在一起,互相干擾,數據不準確。
2.儀器設備長期未進行校準/檢定,準確性得不到保證..
3,不要在演出過程中做驗證設備不成立的控制。
四。儀器設備無狀態標識或標識混亂,易誤用。
儀器設備無安全防護設備,對操作人員有安全風險。
6、氣瓶不分類儲存,沒有固定防漏設施,有引爆的可能性。
空氣通道橫凌亂設備,消防安全隱患
8個。儀器設備使用無記錄,不可能發現異常。
9、儀器設備檔案資料不全,造成維修問題。
10、儀器設備沒有強排風裝置,對操作裝置有害。
在風險二,受控的實驗室環境
一。手術室與儀器之間沒有溫濕度儀表,實驗環境條件不清楚。
2、沒有“三廢”收集處理裝置,對環境構成威脅。
3、房間墻壁脫落,地面粗糙不平,雜物亂,桌子亂,環境不好,發現粉塵污染試驗的危險。
4,通過通風系統,無防火,防水,耐腐蝕和急救設施,個人安全隱患沒有實驗室。
5個。未將廢棄和長期停用的設備清理出檢測現場,存在誤用的風險。
6、在試驗過程中沒有環境狀況記錄,試驗結果不能復制。
7.微生物實驗室的物流與人的流動不分離,一個是更多的,另一個是更不規則的,存在交叉污染的風險。
8,非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設備,操作者病毒感染的風險。
9號相互遮擋的工作空間沒有有效隔離,影響了測試結果的準確性。
10、辦公室、測試室、儀表室的混合、交叉污染,有安全隱患和結果的準確性。
三.實驗室和標準物質的風險
1,無控制的標準號,所有的標準改變后不能溯及既往的變化,廢標準濫用的風險。
2.由于長期缺乏新穎性檢索,未能掌握新標準與舊標準的替代,存在誤用舊標準的風險。
3、廢物標準不回收或不加蓋“費”章,存在誤用的可能性。
4.現有的有效標準沒有購買正式的委員會,存在文本錯誤的可能性。
5,沒有新標準的宣貫記錄,也不能保證所有相關人員的準確掌握。
6.新標準的實施沒有審批程序和記錄,技術負責人的職責不到位。
標準物質與其他試劑混合,存在交叉污染的風險。
8.試驗結果受標準品不受控制的事實的影響,標準材料的驗證記錄在標準材料驗證期間不受控制。
9,參考材料可以不給出其證書,該標準并不能保證質量,變形的風險的結果。
10個。當標準物質儲存在容量瓶中時,可能會降低測量精度。
實驗室化學品和消耗品的問題
1.沒有合格供應商的名單,也沒有保證消耗品的質量。
2,毒性藥品未實現鎖定有兩個鎖,一個監控系統,以跟蹤使用的劇毒藥物泄漏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