潔凈醫學實驗室的給水排水與氣體供應設計要求
admin1 2024-12-12 14:16:31 370閱讀
由于大多數醫學潔凈實驗室都是醫療大樓的一部分,因此的醫學潔凈實驗室的給水、排水和氣體供應的來源均為所在大樓的給水、排水和氣體供應供應系統。醫學潔凈實驗室的給水、排水和氣體供應應該和大樓的給水、排水和氣體供應供應系統可靠連接,并設置流量測裝置,進出實驗室的各類管道應該不滲漏、耐壓、耐溫、耐腐蝕。實驗室內應有足夠的清潔、維修和維護明裝管路的空間。實驗室所使用的高壓氣體或者可燃氣體應有滿足規范要求的安全設施。實驗區內盡量減少各類和實驗室給水、排水和氣體供應無關的管道穿越。
1.潔凈醫學實驗室的給水應符合國家標準GB 5749《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要求。
2.負壓的潔凈醫學實驗室的給水管路上應設置倒流防止器或者其他防止回流污染的裝置,這些防回流裝置應安裝在易于檢修、更換的位置。
3.負壓實驗室的實驗室內和緊急逃生出口處設置緊急淋浴裝置。
4.室內明裝的給水管路宜采用不銹鋼管路、銅管、無毒塑料管、管道的連接方式應該可靠。
5.吊頂內安裝的給水管道和管件,應選用不生銹、耐腐蝕和連接方便可靠的管材和管件,以滿足凈化要求。管道外表面可能結露時,應采取有效的防結露措施,防止凝結水對裝飾材料、電氣設備等的破壞。
6.潔凈醫學實驗室的排水宜與其它生活排水分開設置,根據不同區域排水的特點分別進行處理。
7.凈化區內不宜穿越排水立管,如排水立管穿越屏障環境設施的凈化區,則其排水立管應暗裝,并且屏障環境設施所在的樓層不應設置檢修口。
8.排水管道應采用不易生銹、耐腐蝕的管材,可采用建筑排水塑料管、柔性接口機制排水鑄鐵管等。
9.高壓滅菌器排水管道最好單獨排出室外,采用金屬排水管、耐熱塑料管等。
10.潔凈醫學實驗室的地漏應采用密閉型,以防止不符合潔凈要求的地漏污染室內環境。
11.活毒廢水處理
(1)潔凈醫學實驗室的排水含有具有一定危險的活病毒時,需要對排水進行滅活處理,滅活處理的方式有加藥滅活和高溫滅活兩種,加藥滅活可以參照醫院污水處理的處理方法(氯片消毒法),高溫滅活適用于傳染性強的并且采用加藥滅活殺不死的活毒廢水消毒。高溫滅活的溫度根據病毒的種類確定,高溫滅火的熱源可以采用電或者蒸汽。
(3)實驗室廢水經收集管網后進入預處理設施。除掉余留的部分懸浮物,出水一級泵提進入儲罐,儲罐內的廢水由泵定量輸送至溫控滅活罐。設置的電加熱設施將廢水加熱至135℃,在一定溫度、壓力下,停留一定時間后,廢水中的病毒等微生物被殺死,然后,向溫控滅活罐的夾層內通入冷卻水,這樣被消毒處理后的廢水被冷卻至40°C后排入病毒所綜合污水處理站。為保證處理系統正常運轉,需安裝化學加藥設施,用于消泡,清洗以及配置殺菌消毒液對系統進行消毒時使用。儲罐總儲存能力為1天產生的廢水量的120%。
(4)該系統的工作方式為序批式,每套系統每天工作兩個周期,每個周期的工作時間為2.5-3小時,即:每天工作5-6小時即可處理完全部廢水。如果投入使用后,廢水量超出所提供的設計水量,該系統還可調整至每天工作3-8個周期,以滿足增加的處理水量要求。
12.廢水綜合處理系統
(1)潔凈醫學實驗室的排水在進入市政排水管網之前需要達到一定的排放標準,出水水質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 8978-1996)Ⅱ級標準。
(2)由于潔凈醫學實驗室的排水一般都不能滿足上述的排放標準,因此潔凈醫學實驗室需要建立廢水綜合處理系統。廢水綜合處理系統需要4個相對獨立的處理階段,分別為:預處理系統、生化處理系統、深度處理系統和輔助處理系統。
(3)預處理系統:廢水的預處理系統包括廢水的接收與儲存,也是廢水進入后續系統前的準備階段。此系統可保證后續處理階段穩定運行,并起到均勻配水,恒定水量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降低因實驗室廢水排放不連續,對系統造成的沖擊。各建筑物排出的綜合廢水(含各實驗室經消毒處理后的廢水以及沖洗廢水等)收集到格柵井,內設的機械細格柵,可以截留大部分粒徑等于或大于5mm的懸浮物。當格柵由最高位向下運行時,截留的懸浮物自動落入位于下方的儲渣罐。廢水經格柵后進入調節池,調節池容積為6 h的廢水排放量。調節池內設兩臺潛物水泵,一備一用,水泵通過設在池中的液位開關控制其啟停。當由于某種原因,泵不能工作時,廢水可通過調節池內的溢流口溢流如事故池,事故池的容積可確保整個中心的污水在事故情況下不超越外排。
(4)生化處理系統:生化處理系統是污水處理的核心,目的是進一步去除污水中的膠體物質和可溶性有機物,提高處理出水水質。擬采用接觸氧化法處理工藝。生物接觸氧化處理技術是一種介于活性污泥法與生物濾池兩者之間的一種生物處理技術,兼具二者的優點,廣泛應用于處理生活污水、城市污水和食品加工等工業廢水。生物接觸氧化池內加裝填料,可為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提供棲息場所,并可增加反應池內的活性污泥含量,所形成的氣、液、固三相共存體系,有利于氧的轉移,溶解氧充沛,適于微生物存活增值;填料表面布滿生物膜,形成了生物膜的主體結構能夠有效地提高凈化效果,抗沖擊負荷顯著增強。池底敷設微孔曝氣系統,為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機物,創造適宜的生存環境。在曝氣的作用下,生物膜表面不斷接受曝氣吹托,這樣有利于生物膜的不斷更新,使該工藝具有更強的抗沖擊負荷的能力,在提高處理效率的同時可減少構筑物的占地。生化處理系統的供氣由兩臺羅茨鼓風機提供,其中一臺風機為備用。鼓風機的啟停由PLC控制,一臺風機發生故障,備用風機可自動切換運行,并同時聲光報警。
(5)深度處理系統:因排水中包括沒有采取任何預處理措施的實驗室排水,廢水中難免會有病原性微生物存在,盡管經過生化處理會去除一部分,但出于安全的考慮,在系統排水前需對氣浮出水做消毒處理。消毒系統包括集水池、加藥系統和消毒池。氣浮出水首先在集水池集中,池內設潛水泵兩臺,一備一用,通過液位開關控制水泵的啟停,通過PLC控制兩水泵的運行切換,確保一臺水泵能夠運行,并能對事故情況做出報警。采用的消毒劑為二氧化氯(CLO2),消毒能力與氯相等或更強。尤其是一種已被證實的有效的殺病毒劑,滅活病毒的有效性超過氯。其通過吸附在病毒蛋白質的外膜上,可造成病 毒的滅活。這可確保系統出水不會對環境造成任何不良影響。
(6)輔助處理系統(污泥處理系統):生化過程既是微生物的新陳代謝過程,大量的失去活性的微生物以剩余活性污泥的形式排出系統,因這部分物質含水率很高(約為95~97%),所以需做脫水處理。污泥脫水系統包括儲泥池、污泥濃縮罐以及污泥脫水系統。其中污泥脫水系統又包括板框壓濾機、加藥設備以及污泥輸送設備(氣動隔膜泵)。由氣浮池排入的泥首先在污泥池集中,為防止污泥黏附于池底,污泥池底設氣體攪拌裝置。污泥通過污泥提升泵提升至污泥濃縮池罐,罐內設慢速機械攪拌,罐體上部設出水口,污泥濃縮后的上清液由污水提升泵提升至調節池。濃縮后的污泥通過氣動隔膜泵進入板框壓濾機脫水。脫水后泥餅,由專人清運出廠區。